苁蓉
发表日期:2024-03-29
来源:微信公众号北礼府
此物补而不峻,故有从容之号
“此物补而不峻,故有从容之号”——《本草纲目》

苁蓉,又名:肉松蓉(《吴普本草》),纵蓉(《本草经集注》),地精(《石药尔雅》),金笋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大芸(《青海药材》);
蒙古语:呼吉日色格一查干高要;
英文名:Cistanche deserticola Ma。
苁蓉,从植物学角度属 列当科 苁蓉属 多年生 根寄生 草本植物。

苁蓉多数寄生在湖边、沙地、梭梭林、红沙、盐爪爪、西伯利亚白刺等植物的根上,主要生长于地球北温带欧亚大陆北纬37°左右,也少数分布在美洲及热带地区。
苁蓉不像普通植物,它没有根部;苁蓉的茎部是人们主要利用的部分,一般为白色或者浅黄色,肉质肥厚,呈不规则圆柱形;苁蓉叶为淡白黄色,为鳞形,呈螺旋状排列,无叶柄;花为两性花,生于叶腋或苞腋,颜色有黄白色、淡紫色,干后会变棕褐色;种子小却多,呈椭圆状卵形,表面网状有光泽。苁蓉生长花期一般在每年的5~6月,结果期在6~7月。

苁蓉生长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,不是温暖湿润、气候宜人,而是我们理解的“严酷、恶劣”。
苁蓉喜欢生长在干旱(年降水量少于250mm)、日照强烈、昼夜温差大、冷热变化剧烈、风大、沙多、土壤发育不良(中细砂,土层薄、质地粗、偏碱性、含盐分较高、缺乏有机质)的戈壁沙漠中。
苁蓉在我国主要生长于内蒙古( 乌兰布和沙漠、腾格里沙漠、巴丹吉林沙漠)、新疆(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沙漠)、甘肃( 河西走廊沙地) 、青海和宁夏等一些盐碱地、干河沟、沙地、戈壁、沙漠环境中。
苁蓉入药 由来已久

《神农本草经》“味甘,微温。主五劳七伤补中,除茎中寒热痛;养五脏,强阴,益精气,多子;妇人癥瘕;久服轻身。”
《本草纲目》“[释名]肉松容(《吴普》)、黑司命(《吴普》)。时珍曰∶此物补而不峻,故有从容之号。从容,和缓之貌。”
《别录》:“酸咸,无毒。”;“除膀胱邪气,腰痛,止痢。”
《本草正》:“味甘咸微辛酸,微温。”
《玉楸药解》:“甘咸,气平。”
《本草经疏》:“入肾、心包络、命门。”;“白酒煮烂顿食,治老人便燥闭结。”;“泄泻禁用,肾中有热,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忌之。”
《本草经解》:“入足厥阴肝经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。”
《玉楸药解》:“入足厥阴肝、足少阴肾、手阳明大肠经。”
《药性论》:“益髓,悦颜色,延年,治女人血崩,壮阳,大补益,主亦白下。”

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治男绝阳不兴,女绝阴不产,润五脏,长肌肉,暖腰膝,男子泄精,尿血,遗沥,带下阴痛。”
《本草蒙筌》:“忌经铁器。”
《药品化义》:“相火旺,胃肠弱者忌用。”
《得配本草》;“忌铜、铁。火盛便闭、心虚气胀,皆禁用。”
《医心方》“肉苁蓉丸……补精,益气力,令人好颜色。用于男子五劳七伤,阳痿不起,积有十年痒湿,小便淋沥,溺时赤时黄。”
《圣济总录》“药材配方:肉苁蓉,黄耆,牛膝,山茱萸,韭子。肾脏虚冷,腰膝无力,小便不禁,或溺白色。”
《药性论》“补精败,面黑劳伤:苁蓉四两(水煮令烂,薄切细研),精羊肉,分为四度,下五味,以米煮粥,空心服之。”
《圣济总录》“治肾虚白浊:肉苁蓉、鹿茸、山药、白茯苓等分。为末,米糊丸梧子大。枣汤每下三十丸。”
《济生方》“治发汗利小便亡津液,大腑秘结,老人、虚人皆可服:肉苁蓉(酒浸,焙)二两,沉香(别研)一两……”
《医学广笔记》“治高年血液枯槁,大便燥结,胸中作闷:大肉苁蓉三两,白酒浸,洗去鳞甲,切片,白汤三碗,煎一碗,顿服。”
《医学指南》“治消中易饥:肉苁蓉、山茱萸、五味子。为末,蜜丸梧子大。每服盐汤下二十丸。”
《长白山药用植物调查》:“滋阴补阳,止血。治膀胱炎,膀胱出血及肾脏出血。”
《吉林中草药》:“补肾壮阳,润肠通便。治肾虚阳痿,腰膝冷痛,肠燥便秘,膀胱炎,”
最新发表
阅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