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仁
发表日期:2024-03-18
来源:微信公众号北礼府
中医理论认为,桃仁具有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,止咳平喘的作用;桃仁主要含有脂肪油、苦杏仁苷、苦杏仁酶、维生素等……
活血祛瘀—— 桃仁

桃仁是一种常用药食同源食(药)材,是指 蔷薇科 樱桃属 乔木 桃(或山桃)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中医理论认为,桃仁具有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,止咳平喘的作用。
桃仁主要含有脂肪油、苦杏仁苷、苦杏仁酶、维生素等,作为一种天然保健食材,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影响。
营养价值

桃仁中含有多种营养(化学)成分,主要包括挥发油类、氰苷、氨基酸和蛋白质类、黄酮及其苷类、甾醇及其苷类、芳香苷类、脂肪酸类、苯丙素类、核苷、微量元素以及其他类化合物。
1. 桃仁油
① 桃仁中的脂肪酸是主要的抗凝成分,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;
② 桃仁油也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;
③ 桃仁可以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,增加四肢周围神经的供血和营养,促进末梢血管神经代谢和损伤的周围神经的恢复。
2. 苦杏仁苷
桃仁含有苦杏仁苷,具有镇咳平喘的作用;同时具有保肝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。
3. 蛋白质 PR-A/PR-B
从桃仁中分离到 2 种蛋白质成分 PR-A 和 PR-B,这两种蛋白质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。
4. 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
桃仁还含有维生素E、锌、镁等多种营养成分,尤其是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,维生素E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,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,减缓细胞老化过程,保护身体健康。
药用价值

桃仁是一种传统中药材,入药历史约有3000年。中医理论认为,桃仁具有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,止咳平喘的作用,临床常用于经闭痛经,症瘕痞块,肺痈肠痈,跌扑损伤,肠燥便秘,咳嗽气喘等症。
现代研究表明,桃仁具有心脑血管保护、抑制动脉粥样硬化、神经保护、免疫调节、肝肾保护等药理作用。
桃仁的药用价值在历代中医典籍多有记载,选录如下:
《神农本草经》:主瘀血,血闭,症瘕邪气,杀小虫。
《名医别录》:止咳逆上气,消心下坚硬,除卒暴击血,通月水,止心腹痛。
《医学启源》:治大便血结、血秘、血燥,通润大便。
《本草纲目》:桃仁行血,宜连皮、尖生用。润燥活血,宜汤浸去皮、尖炒黄用。或麦麸同炒,或烧存性,各随本方。双仁者有毒,不可食,说见杏仁下。
《药笼小品》:其用有三,润大肠血闭之便难,破大肠久蓄之血结,治神志血淤之风狂。
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,妇人子宫血肿。
日常食用

桃仁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美味食材,常被用于烹饪和制作甜点等。
桃仁很早就被用以制作药膳,如唐代《食医心镜》记载:“治上气咳嗽,胸膈痞满,气喘:桃仁三两,去皮、尖,以水一大升,研汁,和粳米二合,煮粥食。”。
日常生活中,适量食用桃仁对人体健康会有积极的影响,可以参考以下食用方法:
1. 泡水喝
将桃仁清洗干净后放入杯中,用沸水冲泡,等水温下降到适宜的温度后,即可饮用。
2. 磨粉冲水喝
可以将桃仁洗净,磨成粉,温开水冲着喝。
3. 熬粥
将桃仁洗净后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熬煮,待粥煮熟后即可食用。也可以根据口味加入冰糖等调味。
4. 桃仁酒(《太平圣惠方》)
材料:桃仁50g、清酒500ml
做法:
① 将桃仁洗净,晾干;
② 将桃仁放入清酒中,密封浸泡;
③ 浸泡15天以上;
④ 每日适量饮用,最好不要超过50ml。
5. 五仁粥
材料:桃仁10g、黑芝麻10g、炒松子10g、杏仁10g、核桃仁10g、粳米200g
做法:
① 将所有材料分别用清水洗净;
② 将桃仁、黑芝麻、炒松子、杏仁、核桃仁(五仁)碾碎成小块;
③ 锅中倒入清水烧开,将所有材料全部倒入锅中,熬成粥即可。
6. 酱汁桃仁
材料:桃仁、甜面酱、白糖、清水、食用油
做法:
① 将桃仁放热水中泡一下撕去皮;
② 锅中倒入适量植物油,将油温加热至四成热,将桃仁倒入油锅中,炸酥,捞出,沥干油;
③ 另取干净锅倒入少量清水,放入白糖,加热并不停搅拌;
④ 锅中浓糖水粘稠,冒泡为小泡时,放入适量甜面酱,翻炒均匀;
⑤ 浓糖水与甜面酱完全融合后,加入桃仁;
⑥ 翻炒、搅拌桃仁,当糖酱全部裹在桃仁上,关火;
⑦ 裹好糖酱的桃仁晾凉即可食用,一定要适量食用,切不可过量。
温馨提示:
1. 桃仁属药食同源,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,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食用。
2. 桃仁有小毒,也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,切不可过量食用。
3. 孕妇忌用。脾虚便溏(粪便稀不成形)者慎用。
4. 桃仁根据不同基原,可分为“桃仁”和“山桃仁”两个规格,根据种仁大小和整仁率又划分为一、二、三等不同等级。
参考资料:
国家药典委员会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.中国医药出版社.2010版
王国强.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人民卫生出版社.2014年2月
叶橘泉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.中国中医药出版社.2015年09月
国家药典委员会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.中国医药出版社.2010版
王国强.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人民卫生出版社.2014年2月
叶橘泉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.中国中医药出版社.2015年09月
最新发表
阅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