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薷
发表日期:2024-03-17
来源:微信公众号北礼府
香薷是一种传统中药材,具有发汗解表,化湿和中,利水消肿的作用;香薷也是一种天然保健食材,主要含挥发油、甾醇、黄酮苷等……
发汗化湿—— 香薷


香薷(音:Rú)是药食同源的食(药)材。
首先,香薷是一种传统中药材,具有发汗解表,化湿和中,利水消肿的作用;
其次,香薷也是一种天然保健食材,主要含挥发油、甾醇、黄酮苷等,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。
香薷为 唇形科 香薷属 草本植物 石香薷或江香薷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前者习称“青香薷”,后者习称“江香薷”。

营养价值


香薷的营养(化学)成分主要为挥发油、甾醇、酚类物质和黄酮甙等。
香薷含有挥发油是其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的主要成分,包括麝香草酚、香荆芥酚、百里香酚、聚伞花素、乙酸百里酯、乙醇香荆酯等。
香薷挥发油对人体具有积极的影响,具有:
1. 发汗、解热、镇静、镇痛、抗炎作用;

2.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伤寒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多种病原性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;

3. 能刺激消化腺分泌,对胃肠平滑肌具有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;

4. 酊剂能刺激肾血管而使肾小球充血,滤过性增大而有利尿作用。


药用价值


香薷是一种传统中药材,中医理论认为,香薷具有发汗解表,化湿和中,利水消肿的作用。临床常用于“夏月感寒饮冷,头痛发热,恶寒无汗,胸痞腹痛,呕吐腹泻,水肿,脚气”等症。
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和证明,香薷具有:

1. 抗菌作用;

2. 抗病毒作用;

3. 镇咳祛痰作用;

4. 利尿作用;

5. 发汗解热作用;

6. 助消化作用

香薷的药用价值在多部中医典籍均有记载,选录如下:

《名医别录》:主霍乱腹痛,吐下,散水肿。
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,治水甚捷。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。又大叶香薷治伤暑,利小便。浓煎汁成膏,为丸服之,以治水胀病效。
《本草经疏》:香薷,辛散温通,故能解寒郁之暑气,霍乱腹痛、吐下转筋,多由暑日过食生冷,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,辛温通气,则能和中解表,故主之也。散水肿者,除湿利水之功也。
《本草逢原》:香薷,先升后降,故热服能发散暑邪,冷饮则解热利小便,治水甚捷。
《日华子本草》:下气,除烦热,疗呕逆冷气。
《滇南本草》:解表除邪,治中暑头疼,暑泻肚肠疼痛,暑热咳嗽,发汗,温胃,和中。

日常食用



1. 香薷茶

材料:香薷10g、绿茶3g
做法:用200ml开水泡饮,冲饮至味淡。

2. 薄荷香茶

材料:薄荷4克、香薷3克、淡竹叶3克、车前草5克
做法:
① 先将香薷、淡竹叶、车前草去除杂物,清水洗净;
② 将香薷、淡竹叶、车前草放入沙锅中,加水适量,煎沸5分钟;
③ 放入洗净的薄荷,再煎5分钟;
④ 滤除固体,汤汁晾至适宜,即可饮用。

3.香薷饮

材料:香薷6g、鲜扁豆花10g、厚朴6g、金银花10g、连翘10g。
做法:
① 将香薷、鲜扁豆花、厚朴、金银花和连翘分别洗净;
② 将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锅内,加水适量;
③ 大火烧开,调至小火煎煮约15分钟;
④ 将锅中汁液去渣,代茶饮用。

4. 香薷粥

材料:香薷5克、粳米50克、绿豆50克、白糖适量
做法:
① 将香薷、粳米、绿豆用清水冲洗干净;
② 将香薷加适量水煎沸,去渣留汁备用;
③ 将粳米、绿豆放入香薷汁,再填入适量清水,煮成粥即可。

温馨提示:

1.香薷为药食同源,是一种传统中药材,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,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,不可自行随意使用。
2.作为中药材,香薷发汗力较强,故表虚有汗者忌服。

参考资料:
国家药典委员会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.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.2010年版
高学敏.《中药学》.中国中医药出版社.2012年5月
王建,张冰.临床中药学(第2版)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6.
周祯祥,唐德才.临床中药学(第10版)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
康延国.中药鉴定学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
香薷-植物志.植物智 [引用日期2019-12-19]
手机商城
订阅号
头条
抖音
微博
快手
小红书
北礼府官方网站   京ICP备2025115033号-1  
Copyright © 2025 北礼府(北京)食品有限公司, All Rights Reserved
违法和不良信息 举报邮箱:blforg@126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北礼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