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茅根
发表日期:2024-03-05
来源:微信公众号北礼府
白茅根是一种传统中药材,具有凉血止血,清热生津,利尿通淋的作用;同时白茅根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材。
利尿,凉血,止血
—— 白茅根
—— 白茅根

白茅根 是 禾本科 白茅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茅 的根茎,属药食同源。
首先,白茅根是一种传统中药材,具有凉血止血,清热生津,利尿通淋的作用;同时白茅根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材。
营养(化学)成分

白茅根的营养(化学)成分比较复杂,主要含芦竹素(arundoin),印白茅素(cylindrin),薏苡素(coixol),羊齿烯醇(fernenol),西米杜鹃醇(simiarenol),异山柑子萜醇(isoarborinol),白头翁素(anemonin);还含甾醇类:豆甾醇(stigmaster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菜油甾醇(camposterol),糖类,多量蔗糖(sucros),葡萄糖(glucose)及少量果糖(fructose),木糖(sylose);简单酸类:枸橼酸(cittic acid)草酸(oxalic acid)及苹果酸(malic acid)。
药用价值

白茅根是一种常用中药材,具有凉血止血、清热通淋、利湿退黄、疏风利尿、清肺止咳的作用;中医临床常用于血热吐血,衄血,尿血,热病烦渴,湿热黄疸,水肿尿少,热淋涩痛等症。
白茅根入药历史悠久,中医典籍多有记载:
《神农本草经》:主劳伤虚羸,补中益气,除瘀血、血闭寒热,利小便。
《名医别录》:下五淋,除客热在肠胃,止渴,坚筋,妇人崩中。
《日华子本草》:主妇人月经不匀,通血脉淋沥。
《滇南本草》:止吐血,衄血,治血淋,利小便,止妇人崩漏下血。
《本草纲目》:止吐衄诸血,伤寒哕逆,肺热喘急,水肿,黄疸,解酒毒。
《本经逢原》:治胃反上气,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。
《本草求原》:白茅根,和上下之阳,清脾胃伏热,生肺津以凉血,为热血妄行上下诸失血之要药。
日常食用

1. 直接吃
① 将新鲜白茅根去须,洗净;
② 直接嚼着吃,甜滋滋的水分进入到了嘴里,生津止渴,而且还特别滋补。
2. 双根饮
材料:新鲜白茅根100克,新鲜芦根100克,冰糖25克
做法:
① 将白茅根、芦根洗净沥干,横切成约2厘米段;
② 将切好的白茅根和芦根放入容器内,加净水1000毫升;
③ 大火烧开,调成小火煎煮约30分钟;
④ 滤掉固体,留汁,放入冰糖;
⑤ 静置冷却,即可饮用。
3. 茅根粥
材料:白茅根30g、大米100g、白糖适量
做法:
① 白茅根洗净,浸泡5~10分钟;
② 将白茅根放入砂锅,煎煮;
③ 捞出渣等固体物,留汁;
④ 加入大米煮成粥,即可。
4. 茅根炖猪皮
材料:猪皮500g、白茅根60g、冰糖适量
做法:
① 将猪皮去毛洗净;白茅根洗净,加水先煎,滤去渣滓得白茅根汁;
② 以白茅根汁与猪皮一起炖熟,再加入冰糖拌匀即可。
③ 建议4~5人(或4~5次)食用。
温馨提示:
白茅根属药食同源,既是食材又是药材,具有一定药理作用。食用前需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,避免食用方法不当或者过量等引起人体的不适。
参考资料:
王国强.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人民卫生出版社.2014年2月
南京中医药大学.《中药大辞典》.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.2006年版
高学敏.《中药学》.中国中医药出版社.2012年5月
国家药典委员会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.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.2010年版
王国强.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人民卫生出版社.2014年2月
南京中医药大学.《中药大辞典》.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.2006年版
高学敏.《中药学》.中国中医药出版社.2012年5月
国家药典委员会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.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.2010年版
最新发表
阅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