榧子
发表日期:2024-03-03
来源:微信公众号北礼府
榧子属药食同源。作为药材,中医认为其具有杀虫、消积,润肺、止咳,润燥、通便的作用……
榧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营养保健食(药)材。

中医理论认为,榧子具有杀虫、消积,润肺、止咳,润燥、通便的作用。
榧子的营养(化学成分)非常丰富,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。
榧子是 红豆杉科 榧树属 常绿乔木 榧树 的干燥成熟种子,又被称作香榧、赤果、玉山果、玉榧、野极子等,

营养价值


榧子的营养保健价值非常高,其主要含有:

1. 脂肪

榧子含有相当数量的植物脂肪,主要包括亚油酸、油酸、硬脂酸等,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,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。

2. 脂碱

榧子内含4种脂碱,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对治疗和预防淋巴肉瘤有帮助作用;同时因其杀虫能力较强,可用于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。

3. 脂肪酸和维生素E

榧子含有的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,具有抗氧化作用,常食可润泽肌肤、延缓衰老。

4.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

榧子中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微量元素等。其中,维生素A含量较高,对眼睛干涩、易流泪,夜盲等症状有预防和缓解的作用。

5. 生物活性化合物

榧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。
① 榧黄素等黄酮类化合物,具有抗氧化、抗病毒活性;
② 木脂素类和二萜类化合物,这些化合物具有消肿解毒、抗菌止血、祛风除湿和美容等作用。

药用价值


中医理论认为,榧子具有杀虫、消积、润肺、止咳、润燥、通便的作用,中医临床常用于钩虫病、蛔虫病、绦虫病,虫积腹痛,小儿疳积,肺燥咳嗽,大便秘结。
榧子的药用记载,最早出现于近2000年前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此后历代中医典籍多有记载:
《日用本草》:杀腹间大小虫,小儿黄瘦,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。又带壳细嚼食下,消痰。
《生生编》:治咳嗽,白浊,助阳道。
《本草备要》:润肺。
《唐本草》:榧实,此物是虫部中彼子也。《尔雅》云:杉也。其树大连抱,高数仞,叶似杉,其木如 柏,作松理,肌细软,堪器用者
《本草衍义》:榧实,大如橄榄,壳色紫褐而脆,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,其仁黄白色,嚼久,渐甘美。过多则滑肠。
《本草新编》;按榧子杀虫最胜,但从未有用入汤药者,切片用之至妙,余用入汤剂,虫痛者立时安定,亲试屡验,故敢告人共享也。凡杀虫之物,多伤气血,惟榧子不然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:榧子味甘,性平,归肺、胃、大肠经,杀虫消积,润肺止咳,润燥通便。用于钩虫病,蛔虫病,绦虫病,虫积腹痛,小儿疳积,肺燥咳嗽,大便秘结。

日常食用


榧子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食(药)材,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,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。需要注意的是榧子属药食同源,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,建议食用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,切不可过量。日常食用可以参考如下方法:

1. 生食

榧子可以直接剥壳后生吃,其味道香甜可口。生食能够为身体补充营养物质,但需注意适量食用,避免过量导致消化不良。

2. 炒熟

炒熟后的榧子口感更佳,且有助于杀灭表面细菌。炒熟后食用可以促进食欲,但不宜过多食用以防上火。

3. 榧子茶

材料:榧子30克
做法:
① 榧子炒香;
② 放入杯中,用沸水冲泡,即可饮用。

4. 榧子粥

材料:榧子 30g、大米 50g
做法:
① 将榧子去皮、择净,打碎;
② 将打碎的榧子与大米放入锅中,加清水适量,煮为稀粥,即可。


温馨提示:

市场上有用粗榧科植物三尖杉树的干燥种子来冒充榧子的,一般叫粗榧,它与榧子系两种榧实,但既不同科又不同种,粗榧的种子有毒,不可代替榧子使用,入药要仔细辨别以防误用中毒。

参考资料:
南京中医药大学.《中药大辞典》.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.2006年版
高学敏.《中药学》.中国中医药出版社.2012年5月
王国强.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人民卫生出版社.2014年2月
国家药典委员会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.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.2010年版
手机商城
订阅号
头条
抖音
微博
快手
小红书
北礼府官方网站   京ICP备2025115033号-1  
Copyright © 2025 北礼府(北京)食品有限公司, All Rights Reserved
违法和不良信息 举报邮箱:blforg@126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北礼府